Back

鵲鴝與黏鼠板

如果要問在金門誰是最常被黏鼠板黏到的野生動物,小編絕對秒答鵲鴝和雨傘節,而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一隻雄性成年鵲鴝,牠在一月不慎中板進站,左翅指骨骨折,雙側腳趾、踝關節外傷,尾羽及左側飛羽缺失。

獸醫為牠固定左翅並定期清創傷處,多數患處皆恢復順利,然而由於黏鼠板造成左腳韌帶受損,導致鵲鴝的抓握能力異常,腳趾一直維持蜷縮起來的姿勢,於是獸醫又用彈繃自製高級手工鞋把牠的腳撐開,剛穿上鞋子的鵲鴝非常不適應,一落地就只能在毛巾上滾來滾去,過了一陣子才開始歪歪扭扭的走路,不過鵲鴝這種鳥類在救傷站內一向都是吃貨的代名詞,這隻也不例外,就算走的歪歪扭扭也無法阻止牠吃飯的決心。搭配一段時間的復健終於恢復,並在室外野放籠觀察數週後野放。

鵲鴝幸運地能夠成功康復並回歸大自然,但有更多不幸受困黏鼠板的動物甚至無法撐到被人發現…

黏鼠板雖然被廣泛應用於防治鼠害,但它對於野生動物的傷害卻是極其殘酷的。特別是對於鳥類、蛇類等非目標物種,黏鼠板上的強力膠黏劑讓牠們無法掙脫,只能長時間處於極度的痛苦中,甚至死於飢餓或感染。黏鼠板的危害往往不被人們重視,但為它所困的動物數量卻相當可觀,這是人類生活方式對動物生態帶來的隱性傷害。

若要防治鼠害,建議使用捕鼠籠代替黏鼠板,並將廚餘收好加蓋,從根本解決問題以阻止老鼠入侵,讓更多野生動物免於遭受黏鼠板的苦難,希望透過這些討論,能夠喚起大家的警覺,並共同努力改善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

本會野鳥救傷經費由 金門國家公園 支持
#金門 #野生動物 #黏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