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可可愛愛,尤其是他們小時候的樣子實在是令人難以招架~但是牠們真的適合養在身邊嗎?
本會收到一隻被人為飼養的蒼翡翠幼鳥,飛羽已經相當齊全,按理說應是具備飛行能力的年紀,但牠卻因為遭人剪羽而無法飛行。蒼翡翠雙翅的每一根飛羽都被剪去約四分之一,鳥類飛羽一旦折損就必須等牠下次換羽才能長出足以飛行的全新羽毛,不同鳥類所需的換羽時間不同,但經常需要長時間逐步替換舊羽,因此飛羽一旦折損,就需要漫長的時間照養。
野生動物不應該飼養的原因:
一、食性未知:許多民眾拾獲鳥類後第一反應就是餵食,並且餵食生活中唾手可得的食物如白米、麵包、骨頭等,然而這些不是大自然中可直接獲得的食物,也未必符合鳥類食性,在不清楚鳥種及動物的身體狀況前,貿然餵食可能會導致嗆傷、消化不良、腸道阻塞等問題,嚴重將導致死亡。既使鳥類可以消化人類給予的食物,長期餵食單一食物可能導致營養不良,造成代謝性骨病、羽毛品質不佳、肥胖等問題。
二、緊迫問題:野生動物曾在野外生活,未曾近距離接觸人類,人類將其帶回飼養卻未提供合適的照養環境,可能造成緊迫而死。一般人缺乏相關知識,經常無法分辨野生動物對於緊迫的反應,還可能認為動物十分享受人類的照顧,實際上動物是十分驚恐害怕的。
三、傳染病問題:野生動物身上可能攜帶傳染病,既使動物看起來健康,也可能帶原一些疾病,帶回家中飼養將會有被傳染的風險。
四、法律問題: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2條規定,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金。以金門為例,金門的八哥隨處可見,但卻並非外來種的家八哥或白尾八哥,而是二級保育類的原生種冠八哥,嘴喙呈象牙白色,但幼鳥時嘴喙帶有黃色,長大後才會慢慢轉白,民眾在不了解物種辨識特徵的情況下,貿然飼養將可能觸法。
不輕易飼養野生動物,才是對野生動物愛的展現!
遇到需要幫助的野生動物或有任何疑問可撥打電話或私訊本會,本會將會派員處裡。
本會野鳥救傷經費由 #金門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 支持
#金門#野生動物#人為飼養
